近日,经济贸易学院组织红色金融创新班开展“理论+实践”的沉浸式教育活动,从创新创业基地的沉浸式教学,到方志敏纪念馆的实地研学,师生们深入追溯红色金融先驱方志敏的经济睿智,在历史洪流与当代现实的激荡交汇中,共同探寻金融报国的崭新时代路径。
理论课堂:解码方志敏的“经济密码”
3月24日,济民楼叠406教室的理论教学以革命影像《可爱的中国》拉开序幕。学院党委负责人与师生们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金融探索。课程突破传统革命史叙事框架,聚焦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的经济实践创新。从“战时工贸体系构建”“红色股票发行”等六大维度,系统还原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的经济实践。1931年苏维埃银行票据、对外贸易处档案等珍贵史料,揭示“发展经济保障财政”的战略思想和实践智慧。多维度历史剖析让红色金融班的学生受益匪浅,明白红色金融不仅是历史,更是一套打破封锁的经济方法论的道理。


实践研学:在红色热土触摸信仰温度
3月30日,红色金融创新班赴上饶方志敏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。实践研学活动融合了史料对话、情景共鸣与专业思辨,打造了一堂生动的“行走思政课”。在纪念馆参观时,1933年发行的苏区股票复刻件引发关注。大家表示,这些股票,不仅承载着融资的历史使命,更是人民群众对红色政权坚定信念的鲜活见证,是“金融为民”的价值内涵。


此次“理论+实践”的沉浸式教育让学生对红色革命史有了更新的认知,让金融专业与红色基因交融,鼓励新一代青年以方志敏精神为灯塔,在实现“活跃跃的创造”中奔赴山河。(文/图 王馨月 杨馨悦 赵姗 责任编辑 潘旭 徐金兰)